目的:
1、通过婴幼儿实验操作,使之了儿解有些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质,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,但性质不变。
2、通过实验活动,激起婴幼儿察看事物变化的兴趣,练习婴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。
3、丰富词语:溶解、结晶体、固体、粉末状、盐、味精、调味品等,促进婴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进步。
筹备:
1、实验用具、用品。每一个婴幼儿一只小碗、一只食用匙;每组三只小碗,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、方糖、红糖;一盆热开水。
2、 教师筹备一只玻璃杯、一段蜡烛头、六支长蜡烛、一盒火柴、一只塑料桶、几只热水瓶。
3、 将雨花石、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。
过程:
1.察看引导,激起兴趣。
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,再将它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,让婴幼儿察看有哪些变化。
请婴幼儿考虑: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,那样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?
2.察看知道实验用品。
教师: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?
请婴幼儿察看:碗内的果珍、方糖、红糖各是什么样子,哪种颜色,什么滋味?
3.开始做实验。
让婴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我们的小碗中,再加些热水。
引导婴幼儿察看:不搅拌饮料,看看有哪些变化?用食匙搅拌后,又有哪些变化?然后让婴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。
请每组婴幼儿BRP/P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,请几个婴幼儿小结,教师补充,同时学习“溶解”一词。
4.举一反三。
教师提问:还有哪些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?
教师提问:母亲烧菜时用什么东西使菜更有滋味?
教师提问:母亲平常做家务时还用什么会溶解的东西呢?
5.教师小结: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在肯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。有些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,遇见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。大家可以借助这类东西的特征来创造美好的生活。
6.察看熔化实验,激起探索科学奥秘、学习新常识的欲望。
请婴幼儿考虑:是否所有些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?
请婴幼儿讨论: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,那样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?
教师点燃六支蜡烛,分给每组一支,供婴幼儿察看: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?
教师: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哪些不同?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一样的条件?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,老师下次再告诉大伙。